江南体育:邵武“武夷竹立方”解码竹产业发展新范式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5-19 17:08:26
     东南网5月15日讯(通讯员 邓贤龙 刘建飞 兰泽宇)5月13至15日,在第二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会上,福建省邵武市精心打造的“武夷竹立方”主题馆以其创新理念与全产业链展示体系,成为本届展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竹产区首个区域公共品牌实践样本,该展馆通过独具特色的主题展区系统呈现了从传统竹编工艺到尖端科技研发的全景图景,展

  

江南体育:邵武“武夷竹立方”解码竹产业发展新范式

  东南网5月15日讯(通讯员 邓贤龙 刘建飞 兰泽宇)5月13至15日,在第二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会上,福建省邵武市精心打造的“武夷竹立方”主题馆以其创新理念与全产业链展示体系,成为本届展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竹产区首个区域公共品牌实践样本,该展馆通过独具特色的主题展区系统呈现了从传统竹编工艺到尖端科技研发的全景图景,展现了邵武市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创新实践。

  步入以“竹浪生花”艺术装置为核心的序厅,江南体育官方网站这件竹编艺术作品用100多种传统技法编织出产业振兴的壮阔图景,象征着邵武市292家竹企在“武夷竹立方”品牌引领下破浪前行的决心。

  “我们不仅要突破‘有产品无品牌’的行业困境,更要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价值体系。” 邵武市竹立方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葛旺介绍。

  展馆主体结构创新采用“五方空间”布局,东、西、南、北、中分别打造全竹客厅、茶空间、书房等生活场景。它通过制定全国首个《全竹茶空间》团体标准,已带动联盟企业获得超2亿元增量订单。这种“标准先行+双品牌输出”模式,正在重塑竹制品的价值认知。

  “武夷竹立方” 是中国竹产区首个区域公共品牌,由邵武市委、市政府创新采用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模式精心打造。它以竹产业为核心,深度融合第一、二、三产业,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在过去,我国竹产业长期面临有产品却缺乏知名品牌的发展瓶颈,“武夷竹立方” 的诞生,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推动竹产业迈向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科技创新展区,由福建农林大学竹产业研究院研发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引发专业观众浓厚兴趣。“这种材料抗压强度达到普通钢材的85%,而碳排放仅为钢材的1/10。”研究人员现场解说。作为福建省首个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邵武已集聚了数十位专家,在竹资源育种、新型碳材料等六大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特别设立的“四链融合”动态演示屏显示,江南体育官方网站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邵武竹产业研发投入强度逐年上升,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目前在建的竹科技产业园,已吸了数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设计赋能展区内,第二届“中国·海峡”竹产业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作品“竹韵流光”系列灯具吸引众多采购商驻足。据了解,通过搭建国际创意平台,已累计征集37个国家近5000件作品,促成校企合作项目68个。

  “我们正从‘以竹代塑’战略中捕捉新机遇。” 现场工作人员向参观人员解说,目前邵武已形成“上游标准化种植——中游智能化加工——下游高值化利用”的完整链条,竹产业年产值达200多亿元,带动就业超10万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发展范式的创新,通过区域品牌整合碎片化产能,用标准体系提升产业话语权,以科技创新打开价值空间。 从非遗工坊到智能车间,从团体标准到国际赛事,“武夷竹立方”的创新实践为竹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了“邵武方案”。这种“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科技赋能”的模式,正在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竹浪千重,生生不息。当古老的竹产业插上品牌化、科技化、生态化的翅膀,“武夷竹立方”展现的不仅是邵武的转型之路,更预示着竹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历史性跨越。在这片涌动的竹海中,一个绿色发展的新范式正破土而出。